中国真空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科普专题

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共话真空科技产业未来—第十七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9日 来源:真空聚焦

          2025年8月8日至10日第十七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VSEA-17)在沈阳东北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东北大学、中国真空学会、真空技术与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中国真空学会真空冶金专业委员会中国真空学会真空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真空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真空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真空学会承办。300位来自国内外真空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出席本次会议。

大会全体合影

 

  8月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如期举行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兴伟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刘益春副理事长张永明,真空技术与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得天,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于海滨,东北大学真空学科带头人中国真空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副理事长巴德纯中国集成电路零部件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真空学会监事长雷震霖、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郝建山、院长于天彪等领导莅临本次会议。中国真空学会真空冶金专委会主任、东北大学王晓冬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真空学会真空冶金专委会主任、东北大学王晓冬教授主持会议

 

  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兴伟教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莅临的参会代表及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高度评价了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在真空领域的重要地位与积极影响,肯定了东北大学真空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期望行业同仁借此次会议分享交流,携手推动真空科学发展,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兴伟教授致辞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刘益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外优秀学者,为促进真空及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合作提供了平台。真空技术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未来需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同时深化产学研融合,加速成果转化,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真空学会将续发挥桥梁作用,为真空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刘益春教授致辞

 

  真空技术与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得天研究员回顾了真空科技从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到应用于航天深空探测的历程,介绍了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在真空科学技术研究和航天工程应用中取得的成就,强调应持续加强基础研究积累与跨界合作,助推真空技术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真空技术与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得天研究员致辞

 

  大会开幕式结束后,进行大会特邀报告及分会场邀请报告的分享。据统计,本次会议共收到130余篇投稿论文和摘要。包括12篇大会特邀报告,45篇分会场邀请报告,涵盖了“真空科学与技术”、“真空与表面工程”、“真空与航天工程”、“真空半导体装备与技术”等多个主题,展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

于海滨研究员作《新工业革命与智能机器人》报告

 

巴德纯教授为刘益春教授颁发大会报告证书

 

  本次会议还特别设置了企业展区,展示国内真空领域的最新技术及产品,包括真空获得设备、真空热处理设备、真空镀膜技术、真空测量仪器、真空系统元件等,为参会者直观呈现真空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与产业创新活力。

企业展区交流

 

  8月10日下午,在会议主办方人员陪同下,参会代表赴东北大学创新港及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沈科仪)进行产业考察,详细了解了东北大学创新港的总体规划及沈科仪的研发方向、核心产品、技术优势及市场应用情况。参会代表与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桥梁。 

参观东北大学创新港

 

走进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同期召开了真空冶金专业委员会、真空工程专业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十届二次全体会议。期间各委员会主任对近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颁发了专业委员会各委员会委员聘书等。

真空冶金专业委员会、真空工程专业委员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十届二次全体会议

 

  第十七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汇聚了真空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科研骨干及企业代表,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和成果展示等形式,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学科发展趋势,为真空科学的未来发展绘制了更加清晰的蓝图,对推动全球真空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